來源:國家電網報
截至8月底,華北電網新能源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裝機容量達3.13億千瓦,占比46%。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北分部深入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立足華北地區資源稟賦、區域優勢和發展條件,源、網、荷、儲全方位綜合施策,堅持創新引領、價值驅動,積極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服務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多端聯動
深挖電力系統調節能力
為應對高速增長的新能源發電帶來的不確定性,優化系統調節能力已成為當前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國網華北分部強化儲能、火電、抽水蓄能多端聯動,多措并舉挖掘系統調節能力新空間。
國網華北分部創新建立華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和省級電力公司調度控制中心協同控制的新型儲能保供及應急統一直接調用工作機制,建設新型儲能全景監視平臺。6~7月,國網華北分部開展新型儲能集中調用演練,華北電網全網儲能最大放電電力732萬千瓦,占可用容量的98%;最長持續放電4小時,最大電力508萬千瓦,滿足當日北京晚高峰五分之一的用電需求。
7月11日,《華北能源監管局關于在華北區域電網大負荷期間對新能源配建儲能進行統一直接調用的通知》印發,在國內首次明確新能源配建儲能統一直接調用補償和分攤結算方式,為更好發揮新能源配儲在關鍵時段對電網的支撐和調節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是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的重要舉措。國網華北分部組織開展火電機組20%深調改造技術研究,建立深調改造驗收標準流程,累計推動改造容量1.59億千瓦,增加調峰能力3084萬千瓦,相比新建抽水蓄能工程節省投資約1600億元。2021年6月,在國網華北分部的推動下,《京津唐電網火電機組調節能力提升獎勵辦法(試行)》落地實施。截至目前,已有972萬千瓦火電機組累計獲得獎勵發電量31.42億千瓦時。
國網華北分部還提出抽水蓄能機組“費用共擔、容量共享”模式,自2023年1月1日起,京津唐電網、河北南網各使用豐寧抽水蓄能電站12臺360萬千瓦機組50%容量、分攤50%容量電費,為未來大規模抽水蓄能投產后的調度運行提供了示范。
創新賦能
推動華北電網高質量發展
在內蒙古錫林浩特地區,錫盟“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新能源集群遠距離接入華北電網主網。針對傳統的仿真手段難以真實反映實際暫態過程,無法適應“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穩定控制需求的問題,國網華北分部率先探索“電磁暫態建模與仿真”新技術,探明了新能源出力波動對風火聯合送出系統暫態功角穩定機理,揭示了新能源大基地短時限、高幅值的暫態過電壓新形態;組織研發國際領先的新型避雷器,將0.1秒短時過電壓耐受能力由1.3倍提升至1.8倍,破解暫時過電壓制約新能源送出難題;推動17臺調相機并網投產,提升新能源支撐能力。自2021年底至今,“電磁暫態仿真+新型避雷器+新能源主動支撐+分布式調相機”組合措施的創新應用,助力提升錫盟“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新能源送出能力450萬千瓦,增發新能源電量超過200億千瓦時。
國網華北分部建立“大規模新能源+張北柔直四端電網+京津唐電網”電磁暫態仿真方法與分析場景,完成了寬頻振蕩的仿真復現、機理認知和抑制策略仿真驗證,創新研究提出開環控制、閉環附加阻尼控制兩項寬頻振蕩抑制技術,實現了張北柔直新能源450萬千瓦滿功率送電。2023年,張北柔直工程累計輸送新能源電量121.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6%。
確保首都北京安全可靠供電是華北電網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國網華北分部落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工作要求,圓滿完成多項重大政治保電任務。該分部高標準組織完成環京500千伏樞紐變電站設備健康評估和安全風險隱患評估,創新提出2035年環北京“1+2”主網架規劃方案,推動構建保障北京安全可靠供電的堅強電網。
團結治網
構建區域大電網共建共享格局
6月16日,歷時近4年的華北電網“西電東送”通道調整工程完成,提升了特高壓外送能力378萬千瓦。目前,華北電網已建成“兩縱+品字形環網”特高壓交流主干網架,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作用顯著。
一直以來,國網華北分部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冀北綠電外送,助力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增加綠電輸電收益;推動“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綠電送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助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2024年上半年,華北電網綠電交易電量356.1億千瓦時,其中北京綠電成交電量40.3億千瓦時,較2023年全年成交電量翻一番。
國網華北分部精益運營“調峰+容量”市場,電網公司、發電企業、負荷用戶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同服務新能源高質量發展。2023年至今,華北省間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交易電量46.63億千瓦時,提升華北電網新能源利用率0.7個百分點;火電企業獲得容量補償3.76億元、調峰收益12.26億元;20余家第三方聚合商聚合負荷側資源979萬千瓦,增加新能源電量消納4.15億千瓦時,獲得調峰收益1.05億元。
國網華北分部還成立“專人專廠(場)”服務隊,深入43個電廠(場)開展現場服務,深入研究發電企業提出的訴求和建議,制訂可行的解決措施,廠網協同做好電力保供。